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5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他还不曾开这个口。”孟父暂且搁下这一桩,因说到孟令蕊的婚事,不由问道:“听说沈平庆去世,那家女儿要守孝三年,你作何打算?”

  孟良清想了想,斟酌片刻方道:“儿子本打算三年内好生调理,待三年后娶其过门。”

  孟父为难道:“这事并不好办,她原本还有个父亲在工部,眼下她父亲又没了,你要娶为嫡妻,怕就是皇上也不会答应。”

  “儿子想过了,入宫时向皇上提一提,先看看天家意思,再做打算。不过母亲那里,还是要父亲说服。郑家的女儿已把帖子送给母亲过目,母亲给外祖父的家信中隐约有要将郑书梅作为儿子嫡妻之意,此前请媒人去沈家,母亲还亲自去看过,将上赐的八宝簇珠白玉钗给了沈姑娘表示满意。之后沈家老丈竟被人从鼓楼上推了下来。”

  孟父忙道:“此事不可胡言乱语。”

  孟良清抿了抿嘴唇,蹙眉道:“本来想不到一处,但在南林行宫,儿子问过陈太医,陈太医说沈平庆被送回梦溪县当日一早,就接到母亲的口信,叫他赶往沈家。那时梦溪县尚不曾得到沈老丈的消息,母亲又是从何而知?”

  孟父手指贴着茶杯收紧,愁眉道:“陈太医现在何处?”

  “回京之后,儿子派人去过,陈太医家中已人去楼空,太医院也说他早在一个月前就辞去太医职务,离开京城不知去向。”孟良清不禁愧道:“本来与沈家老丈并无关联,儿子要是不能以余生好好对待其女,岂非罔顾为人恩义?”

  孟父长吁出一口气:“此事你休再提,既是为我孟家长远计,沈家的女儿你要娶,却也不要过分与你母亲抗衡,且也要妥当谋划。”

  孟良清低眉叹道:“儿子身体不好,娘自然还是疼顾我的,但有外祖父在后支持叮嘱,能周旋处,儿子只得尽力。”

  父子二人又说了半个时辰话,孟良清才出来,就觉疲倦非常,回到屋里就睡下。

  天刚擦黑时候起来用膳,睡得一身热汗,屋内又没半个人,小厮都不知去了何处。他摸到床边杯盏,碰撞出声。

  外间响起桂巧的声音问——

  “少爷醒了?”

  屋内点了三盏灯起来,孟良清睡了起来头晕,坐在床边半会才缓过神,便问什么时辰,回说已酉时,孟良清便道:“饭端来这里吃,怎么你还没出去?”

  桂巧道:“奴婢有一事要回,等少爷起来。”

  孟良清示意她说。

  “奴婢以为,少爷打发我们都出去伺候这事并不妥当。”

  孟良清眉峰一动,摇手道:“此事不必议,将来你们或者都要出去配人,白日里尚好说,夜里还睡在我这屋里并不妥当,虽还隔着屏风与小门,但外面免不得要议论,男女七岁不同席,况乎同房?”

  桂巧已想了几日,便道:“少爷这里不比外头旁的什么公子,既然是病人,岂不闻有忠仆魏忠彻夜为安乐王侍疾。但凡某日夜里少爷若是发了什么病,就说发热,要是高烧一夜,怕命也去了半条。且咱们府里的规矩,谁又敢出去说什么?里头的事情,外头也并无人敢乱传什么。”桂巧看了孟良清一眼,笑道:“奴婢才听弯月说了,就是为避嫌,免得少夫人将来心有芥蒂,也是不必。少爷身子不好,少夫人知道,这三年里头她要为父守孝,少爷要有什么不妥当的,岂不是更叫她忧心,届时她年岁也上来了,叫她依仗谁去过活?”

  孟良清心事被说中,尴尬咳嗽一声,不吭半声。

  “要是少爷还觉不妥,奴婢还有个法子。”

  孟良清抬眼看她。

  “晚上安寝时,少爷都在这里面一张床睡,隔壁还有一间偏房,离得又近,不如以一根细绳贴着这窗棂,自窗户系过去,值夜的人不入这间屋,少爷这边只一拉绳子,那边屋里就能听见铃声。只就怕少爷是个怕麻烦人的,奴婢的心就白费了。”桂巧道,来人拎着的食盒她摆在外间,就在桌上摆开。再过来扶孟良清过去桌边吃饭。

  就吃饭的功夫,孟良清寻思桂巧的法子确实可行,他也怕像今日这样,屋里要没个人,这屋子太大,他要症来得急,怕夜里确实不好叫人。于是就叫桂巧去打点这事,明日便就办了。

  桂巧应了,叫人收拾碗盘杯箸出去。孟良清见她还站着,便知有事。

  桂巧在地上向他跪了,磕了个头,才立起来禀道:“奴婢那里有一件要紧事物丢了,本不该以这事劳少爷操心费神,但要少爷这里得一声允许,才敢在府里搜寻此物。且要做得悄悄的,免得闹开之后,脸上反不好看。”

  桂巧本是极稳重的,孟良清一听也不由得郑重其事,便问:“丢了什么东西?”

  “是在南林行宫时,三皇子给奴婢的一块玉佩。”话到这里,桂巧却住了嘴,只因外头来了人。

  他二人一看,簟竹这时候过来,向孟良清见了礼,就道:“奴婢看桂巧还没回来,过来看看,怕她破了少爷的规矩,才回来没几天,奴婢病着,怕没人给她说清楚。”

  孟良清道:“才刚说了这事,明日你就知道,她心很巧,想了别的法子,既不耽误守夜,也不耽误你们几个的清誉。”

  簟竹笑道:“贴身伺候的人哪有不看不听的,少爷就是心重,才惹得病一时好一时坏。”向桂巧道:“这边我看也无事了,咱们就一道回去。”

  “不忙,我还有一件事要禀。”于是桂巧也不避讳簟竹,将萧清林送她的玉佩遗失之事说了。

  簟竹想了想:“我们那屋,平日里虽没人守,但来往人众,府里人人都有可能。不过贸然搜查,怕不妥,要是自家的姐妹们拿错了的,闹了出去谁还有脸?别说我们没脸,带着少爷也没脸。外面那些媳妇们,哪个是眼拙的,就寻个由头怕也容易被人瞧出来。”

  “照姐姐说,此事竟然不追究了的好。”桂巧低着眼。

  “正是。”簟竹道。

  桂巧还没说话,孟良清先摆手道:“这回却不能算了,方才听你形容,这东西,我也常常在三皇子那里见,竟大有来头,丢了怕被拿出去当了,查出是侯府里丢出去的,那时才是大祸临头。”

  簟竹意外道: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?”

  桂巧与孟良清都不说话。

  簟竹略一思忖,便道:“等会回去,就说我的一对耳坠子不见了,先自我们屋里找找,或者是拿错了也未可知。”

  桂巧却道:“拿错了怕不是,这样东西也难得拿错,不是胭脂水粉也不是头上的珠花耳上的坠儿,或有相同。偏拿错了这一件也不可能,真要查了出来,奴婢现就向少爷请了这个令,必得将人撵出去。”

  孟良清正为难。

  桂巧又道:“因此物贵重,奴婢已回了夫人,查出之后,由得夫人处置,怕不止要撵出去,还要拿了问罪。”

  孟良清深知他娘外相温婉犹如菩萨一尊,却如阮太傅一般内性忍耐且刚硬,眼中揉不得沙,只得点头:“这事不小,只撵出去确已经开恩。不过先在你们屋里找一找,多半找不到,那贼想必不是你们那里的,明日就先查我们这院,再不可得,回了陈姨娘,找去别的院挨个查问。不过万不能提起丢的是何物。”

  二人应了就出去,果然簟竹说自己耳珠丢了,在屋里找了一番,却没找到。次日再向陈姨娘回话,彼此揣着心事各自睡了,她二人不曾声张,弯月、年英、沃玉三人只是不知究竟何事,仍然在孟良清跟前伺候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今天早了些吧1!!!=。=

  ☆、查赃

  不过回了陈姨娘当晚,外头门上就拿下一个姓邓的婆子,那婆子是侯府一个门上的看门婆子,无论多早晚总在门上候着,再不然歇在脚房里。